红色金融史系列宣讲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金融政策

发布日期:2021-05-20

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和措施,与苏区农业、工商业和财政税收政策组合实施、相辅相成,对稳定苏区金融货币秩序、活跃和发展苏区经济、支援革命战争,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一是将苏币作为革命宣传载体,发挥宣传教育群众的作用。在国民党军事“围剿”和经济封锁的恶劣环境中,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纸币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阶段性,不仅是财政金融的货币工具,也是革命斗争的宣传载体,比如石首农业银行1元券正面四角分别是“夺”“取”“政”“权”四个字,正面下方文字为“扩大赤色区域”“实行武装暴动”,背面为整版内容——中国革命的十大要求(即中共“六大”制定的十大政纲)等,体现了苏维埃政权在初创时期的具体革命目标。

沔阳县苏维埃政府1930年5角信用券背面全文刊载了《信用券使用条例》:

一、为了发展工商业,打破敌人封锁,发行本信用券。

二、本券与现洋有同等价值,苏维埃地区一概通用。

三、本券可随时到银行兑现。

四、如有拒用或故意克扣者,由发现人扭送当地政府惩办。

鄂西农民银行早期信用券背面印有“武装保护苏联”“打倒帝国主义”“消灭军阀混战、扫除封建势力”的革命口号,还有《信用券条例》全文,具体内容为:

一、本行为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、活动赤区金融、发展工农商业特发行信用券。

二、本券分壹角、贰角、伍角、壹元四种。

三、本券以政府税收、富农特捐及累进税为担保品。

四、本券与现洋有同等之价值,凡属政府机关、民众团体及赤区的人民一概通用。

五、本行办理汇兑事业。

六、本行办理低利借贷。

七、本券可完纳富农特捐及累进税。

八、本行在各县设有分行,各区设有兑换所,持有本券者可随时随地前往兑现。

九、白色区域如愿意使用本券,尤所欢迎,来赤区兑现,各级政府当负护送责任

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西特区分行成立时,发行的钞票上印的是“冲破敌人经济封锁”“实现苏维埃的政纲”口号,反映出当时根据地处在敌人“围剿”的残酷斗争中,经济阻滞的矛盾主要在于苏区被严密封锁。

二是统一货币发行,集中现金管理。1930年10月,湘鄂西特委第一次紧急会议、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作出“以后只此一家(湘鄂西联县政府农民银行)纸币流通”“红军及各县政府一律停止发行纸币”“禁止各县滥用纸币”等有关决议和法令,湘鄂西联县政府农民银行根据要求收兑了监利、石首、沔阳等县金融机构已发行的货币,发行统一的货币,流通24个县。

三是保证苏币信用,随时十足兑现。各县苏维埃政府遵守银元本位制发行兑换券性质的货币,承诺随时十足兑现。这在几种信用券背面所记载的《信用券条例》中均有体现,如沔阳县5角信用券上记载:“本券与现洋有同等价值,可随时到银行兑现”;鄂西农民银行发行的信用券背面记载:“本行办理汇兑事业,各县设分行,各区设有兑换所,持有本券都可随时随地前往兑现”;鄂北农民银行发行的兑换条和信用券也都印有“合成壹元,兑换现洋”“可随时随地前往兑现”,这些纸币都白纸黑字地作出“随时十足兑现银元”的承诺。

四是以物资采购、行政经费、工农业贷款等形式投放货币。1930年,红军每日需要2000元以上经费。《关于湘鄂西具体情形的报告》(1932年12月)中提到,除红三军外,后方各机关、军事企业等合共每月起码需8万到10万以上经费。军队、党政机关吃穿用的物资采购部分可以投入苏币从根据地内购买,而苏区缺少的战略物资需要通过集中银元现金从白区购买。贷款是供给资本、活跃经济、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,苏区各级银行开办年息不超过2分的低息贷款,支持发展生产和消费合作社。

五是以存款、税收、国营企业收入回笼货币,稳定货币购买力。根据地货币条例中规定,苏币可用于商人、农民分别缴纳营业税、土地税,完纳公益费。当时苏维埃政府兴办了各类生产、消费合作社,开设了红军商店,一方面努力带领当地群众恢复工商业生产和贸易,另一方面通过税收将投向当地的苏币回笼,防止过量流通贬值。根据地群众个人收入微薄、存款寥寥,银行存款回笼主要以财政存款为主。还有一些私人商号在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下,也积极主动地接纳苏币,受到政府赞许。

六是开办低息贷款,支持工商业生产。湘鄂西联县政府以苏维埃法令形式颁布有关贷款业务的规定,设立“农民银行,办理储蓄借贷”,“取消一切高利贷,通常借贷利率,不得超过年息二分”;“取消当业”,明令禁止高利贷,低息支持工商业生产。

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“围剿”和“左”倾冒险主义的严重危害,以及湘鄂西不断扩大化的“肃反”运动,1933年12月,红三军根据党中央指示,被迫撤出湘鄂西苏区,经湘鄂边向川黔转移开展游击战争,湘鄂西根据地失守,至此结束了近六年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,在这块红色土地上,创办的苏维埃银行随之停业,其发行的货币也被迫退出流通领域。

来源: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

作者: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红色金融史编写组